【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】2-2-2
#情緒勞動 #家庭情緒勞動
圍爸之前邀請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理事長顏任儀,接力分享育兒過程的情緒勞動~
讓我來筆記一下:
一、疫情對情緒勞動的影響?
家務勞動和情緒勞動強度,跟著體重計指數一起默默攀升。
二、何時開始感受到育兒情緒勞動?
從我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就開始了。
剛生下兒子時,眼皮幾乎張不開、手臂舉不起,疲憊但仍回應護理師抱新生兒的過程。勉強將小小軟軟的兒子護在胸前。
三、什麼讓我們願意承擔情緒勞動?
在護理師詢問的當下我被「完美的母親形象」給綁架了,我擔心我的回絕是不是代表我不夠愛孩子? 我是個第一天就不及格的媽媽? 護理師會不會覺得這媽媽好冷漠?
需要「展現」出愛孩子的「合格」母親角色。
四、會不會像我和喵爸一樣大崩潰?
仍會憤怒、擔憂、恐懼或自責,而且有時候還會各種交錯,但在孩子面前我們就是需要提醒自己不斷的同理、消化和…忍耐,對,就是忍耐。
五、育兒情緒勞動無限升級與疊加的歷程?
餵母乳、睡眠不足、又不能喝咖啡、面對兒子厭奶、脹氣、生病發燒、腸絞痛的鬱悶;孩子差點被鐵門壓傷、扯下紅豆湯被湯淋浴、砸壞電視機、剪破自己和同學的衣服、一再弄丟傘、弄丟作業簿和橡皮擦...期末書包裡可怕的麵包水果、床下的生態園區。
各種日常要仔細注意採買的物資(和我們家一模模一樣樣,這就是 #日常 對吧?)
六、外人、社會期待也增加我們的情緒勞動嗎?
兒子的蝴蝶結、草莓甜甜圈被長輩和外人說不倫不類或質疑。還有育兒糾察隊常怎麼教我們養孩子。
親友過多甜蜜又沉重的關心前,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回應。
這些外人和社會角色真的有出不完的嘴巴!著著實實的社會期待!
文化中的禮數,似乎也增加了我們的情緒勞動!
所以我都努力管好我的嘴,也許可以分享我怎麼育兒,但不評價也不給建議(除非對方主動問我)。
我後來也從不同的家長身上學到:一樣米養百樣家長,然後,孩子會長大的。
如果讀了這幾篇,還是不太能理解什麼是情緒勞動?
像任儀這篇寫的:「告訴自己空氣有多清新、世界有多美好、孩子有多可愛,才能抓緊快崩掉的理智線。」這個必須刻意調整自己的情緒,然後表現出外人可能所期待的(甚至這些外人根本不在現場,是我們內心中的江東父老和三姑六婆),這些勞動過程的情緒管理,往往也視為我們是否為「專業的」、「良好的」的家長。
我想,「良母」形象主要就是靠情緒勞動包裝出來的吧?
我非常喜歡你對於情緒勞動的註解:「情緒隨時在待工ON CALL,也常常需要排解消化。情緒運作良好一家和諧,當然也有可能情緒突然罷工溝通失衡。」不求做好,只求稍微平衡一點。就像你說的,一起「在日常累積中滾動式消化或修正」吧!
謝謝你一起討論「育兒的情緒勞動」!
by圍爸
--
#爸爸樣 #老子都不老子 #老媽子可不老媽子
#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#共同承擔情緒勞動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03923234742166/posts/326614232473064/?d=n